发布时间:2017-08-18 11:4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搜狐娱乐讯(庄自修/文)提起谍战剧的审查,会有各种各样的传闻:只要是谍战剧最终主角们都要统一抗日;不管是何种情况下,主角手上都不能沾染无辜人的鲜血;不同政治阵营的人不可谈恋爱等等。当然,因为不过审而延播或禁播的例子也有很多:柳云龙和李小冉主演的电视剧《风筝》因有美化军纺和特工问题而遭到无限期延播;当年《走向共和》虽然播出了,但因为某些问题被迫一边播出一边修改,最后一集才20分钟;《异镇》当年因总局修改意见多,过审来不及被撤档,还好最终是播出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近期谍战剧轮番上阵,大有霸屏之势,借此机会,搜狐娱乐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聊了聊有关谍战剧审查的一些小故事。
PART 1
正面人物形象:谍战人员不可流连风月场合
谍战剧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加之创作尺度难把握,成为创作的“敏感地带”。所以每个创作人员心中都有一把有关于“人物形象”的标尺,即主角自带善良勇敢属性,手上绝无无辜人鲜血,就算是杀人,也要被设定为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麻雀》中,激战过后毕忠良和陈深逃离战场,一日本小孩兵拿着枪指向他们,陈深作为身怀革命信念的潜伏着,被设定为不忍心杀小孩,最终在汪伪特别行动处处长毕忠良的胁迫下开了枪。
而有关于“人物形象”的正面性,还包括作为谍战人员,不可出入妓院、舞厅等场所,不可流连于风月场合,不能做不利于组织形象的事情。《麻雀》电视剧开篇描述了陈深作为潜伏人员以舞厅为背景刺探消息,因为剧中大面积活动都放在舞厅这个场所,所以后期审片时做了一部分修改。片方最终在删除了一些陈深跟舞女打情骂俏,流里流气的场景后,又据理力争了一下,一些舞厅场景才勉强得以通过;又如,陈深营救嫂子那一段,在医院制造爆炸事件,影响不好,毕竟有可能伤及无辜;还有《麻雀》后期,有个共产党人被抓,苏三省饿了他好多天之后,拿了一碗肉在他面前吃,那人饿的实在不行了,看见肉就马上招供了。像这种“不利于组织形象的片段”,最终片方也做了修改。
反面人物形象:不可过度渲染正面 大多“坏人人性恶”
有正面人物的要求,自然就有反面人物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谍战剧中不成文的规定是,不可过度渲染敌人的好,大多遵从“坏人人性恶”原则。
《麻雀》中,苏三省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汪伪特工队队长,人人恨而诛之,但他在姐姐死的时候,却痛哭流涕并非常内疚,表现出了他真心爱着姐姐。总局担心误导观众对汉奸的价值判断,最后苏三省的台词被改为:“改成“姐姐,我是个汉奸,我就是个汉奸,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第11集左右,陶大春问唐山海烟土怎么处理时,唐山海回答必须销毁,这一方面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国民党军统在抗战期间不但积极锄奸,还利用权力走私鸦片,大发其财——另一方面军统人员“不可以有这么高的境界”,片方最终对鸦片和赃款下落做了模糊化处理。
《突围》中有个侦察科长,他被俘时宁死不屈,敌人就用他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作为要挟,他最终被迫妥协,透露了若干机密给敌人。在编剧看来,此人一生都在为国家战斗,只是人生中的两个小时做了叛徒,并且是事出有因,所以不算真正的叛徒。于是给了这个人这样一个结局:变得有点神经的他一边喊着还我孩子,嘴里还絮絮叨叨念叨着“共产党宣言中的誓词,永不叛党……”,一边抱着手榴弹走向了敌人。编剧自诩塑造了一个非常“人性”的角色,但却被要求修改,删除最后念誓词的那段,因为有歌颂叛徒的嫌疑。
PART 2
政治立场:大前提不变 小细节该拘也得拘
确保政治立场正确,是一部谍战剧过审的必要因素。政治立场,其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剧情的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如主人公都需积极抗日,主要人物都要向党组织靠拢,又如在一些时间、地名、称谓细节上,既要符合历史,也要兼顾当下的政治导向。
《麻雀》的故事发生背景——1941年冬天。这个时间对应的历史背景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之时,在此期间,国民党一方面积极锄奸,一方面利用权力走私鸦片,大发其财,故此,《麻雀》在军统特务人物的塑造上,整体遵循“思想觉悟不高”原则,如唐山海处理鸦片的态度描写;在陈深与唐山海、徐碧城的关系上,遵从“是战友也是敌人”的原则,故此,尽管陈深与徐碧城有旧情,但依然不可能有好结局,尽管陈深与他们共同作战,但是一些秘密情报,不可分享。
谍战剧审查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在于,一些称谓上的说法。战争剧《突围突围》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根据史料记载,在解放战争之前,国民党不承认红军的地位,所以叫他们“赤匪”。后来重庆谈判以后,联合抗日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才承认了红军的地位,此次以后才改称“红军”。于是在《突围突围》中,一开始台词都是“赤匪”,但因为这样的台词有“借自己之口,骂红军之嫌”,所以后期光字幕台词就进行了700多次的修改。
《麻雀》也遇到类似问题,台词中到底称中共还是共党需要慎重。共党是贬义,比如日本鬼子挥着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浓烈的敌视情绪的,就是共党;如果是带有同情色彩的,包括是一种国际色彩的,就会说中共,是一种比较正面的感情。
工作原则:伪装自己不被发现 恪守保密原则
谍战剧大多讲了一个潜伏的故事,所以谍战人员首要任务就是伪装自己,不被发现,其次就是恪守保密原则,不做无谓牺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守组织纪律。
想要伪装好自己,就不能冒失的做事情,有时候哪怕亲人在眼前受伤死去,也不能去救援。《麻雀》中,陈深眼看着嫂子被打伤,却不能上前施救;又比如明明他知道孤儿院的皮皮就是自己的侄子,却不能带回家抚养等等。
当然,《麻雀》中也有一些情节严格来还是有些违背组织原则的,如陈深与已知身份为军统的旧日恋人徐碧城再见面时,又发生感情纠葛;如陈深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唐山海和徐碧城等;又如在一开始的剧情中,陈深作为谍战人员,还介绍新人入组织,这有暴露身份的可能,这些都是有违地下工作者的组织纪律和操作规范。
其他还有如陈深通过邮筒投递信件的方式传递重要秘密情报;通过海报墙上贴的布告、广告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令等举动,太过简单化传递情报的手法。
审查之于创作:有效把关or无情阉割
对于国产剧审查,吃瓜群众要么就是调侃的态度,认为所谓的审查就是“电视剧不能有鬼,小三不能幸福”之类,要么就谈之色变,把电视剧的延播、没有创造力等原因甩锅给广电的审查制度。事实如何呢?搜狐娱乐采访了几位创作者,听听他们的说法。
在导演巴特尔看来,有些审查比较可笑,比如像《麻雀》中提及的谍战人员不能出入舞厅这样的规定。作为谍战人员来说,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他需要出入各种场合打探消息或掩护身份,舞厅为什么就不能去呢?又比如“赤匪”和红军的称谓问题,根据历史事实而言,那时候国民党确实称红军为“赤匪”,如果强行改为红军,这是形而上学,不顾历史事实,不真实,虚假。
《东方战场》制片人孟凡耀针对称谓问题,则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叫法上不一样,不能说正确或不正确,这个还是得根据“重大办”(重大题材领办公室)对中国党史、中国政治,以及今天我们对党史、历史的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客观来讲,还是得符合我们国家对历史剧的政治要求。”对于谍战剧出入舞厅的举动,孟凡耀认为,谍战故事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也是惊心动魄的。谍战人员出现的场所,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就认为谍战人员不能陪舞女,出入舞厅之类,这个说法本身就比较幼稚。
那审查之于创作到底是起到把关作用了,还是造成了无情阉割,使的文艺作品没有创造力了呢?《麻雀》导演金琛认为,“它对于原始创作是有减分的地方,但是它也同时保证了作品的严谨性,毕竟谍战人员需要遵守谍战人员的规则,这些都是很合理的。而且,总局审片的人跟创作者的高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他们考虑的不光是一部剧的问题,他们还需考虑这部剧播出来之后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小孩的影响。”孟凡耀认为,像《东方战场》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非常需要“重大办”专家们的意见。因为不管是对于历史的认知上,还是戏剧与政治的冲突,还是在艺术再现时时空、时间的冲突上,创作者的处理并不一定准确,只有在“重大办”专家的指导下,才能一一的把《东方战场》整体上做详细的分解和创作,最终作品得以取得不俗的口碑。
后记
业内人谈国产剧审查,有人笑谈其“谁火收拾谁”,有的人则认为审查必须有,只是业务待提高。而导演巴特尔则提出另外一个观点:“有时候不仅仅是审查的问题,创作者自身也有问题。比如抗战剧,从前抗战剧是最容易过审的一种题材,因为只要你抗日,不犯错误,基本上没啥问题。于是很多人就开始乱写,尼姑抗日、寡妇抗日、妓女抗日,嫂子抗日,神剧,抗日雷剧都出来了,这个东西很可笑。民族为什么有八年抗日,不就是因为敌人还是有一定实力么,你把自己写得那么神,要是按照电视剧的那个神法,日本人早打跑了。”在巴特尔看来,照这样的编法下去,实际上人们把民族一个神圣悲壮的抗日史,搞得很虚假、可笑、儿戏,都不符合历史真实。“不能警惕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只剩好玩了。”
《谍战剧审查故事:谍战人员不可流连风月场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ule.yuduxx.com/tv/6452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