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1 14:39 我要投稿
和郭燕妮相识于微博已五年有余,期间较多的接触是“请你为我公司企划宣传的演唱会转贴”,不厌其烦地私信,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为情,还好她有求必应,这多少缓解了一些尴尬。直到去年我开始从事直播领域工作,才开始有了接触,我的确有一些功利色彩,心里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邀请她跟我合作亦小心翼翼,但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应允了,她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问了乐队几个成员,还问了圈里几个朋友,大家觉得你不是坏人。”所以,就顺利成章地合作了,这多少让我觉得有种受宠若惊,也从那一刻开始,她给直播平台带来了一股清流。
燕妮后来被网友们尊称为岳母,她的直播间几乎没有任何污言秽语,她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女神,每天只要开播就引来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而她则以温文尔雅的态度和一帮青年打成一片,在直播间里玩流行,玩摇滚,其乐融融,俨然成为净化心灵的使者,用一种全新的模式来挽救日薄西山的古典乐坛,我说这话有点大了,但这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直希望去看她的音乐现场,9月中国好歌曲杨明毅的演唱会虽然演奏了几首曲子,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在上个月远赴昆明去欣赏她的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史诗《梦回茶马》,得偿所愿,演出前夕,作为总导演、制作人的燕妮忙前忙后,为这场演出做着精心的准备,当天有点小感冒,说话声音有些疲劳状,但还是和瑶台天籁乐团、拍摄团队做各种交流,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音乐爱好者能够欣赏到一场高水准的演出。
对于茶马古道,我多是从电影里领略了一些皮毛,并没有深入学习。悬崖峭壁以及那成群结队的马帮清脆悠扬的驼铃声如今已经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梦回茶马》是郭燕妮以云南的“茶马古道”作为背景而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作品。全场分十个篇章,用多媒体视觉在小提琴艺术家郭燕妮的领衔之下,以恢宏的史诗电影配乐风格、多元化的音乐形式表现滇藏茶马古道的历史人文风情。
就很多人觉得这是纯粹意义上的古典曲目,其实不然,在演出中除了郭燕妮的小提琴一枝独秀之外,摇滚乐队、古筝、琵琶、笛、箫遥相呼应,让观众在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也能聆听到流行、摇滚乐的元素,以至于众多年轻人在现场的掌声让多年来听惯了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有点不习惯,但台上精彩的演出消除了这种隔阂,现代音乐的精髓在郭燕妮的编排下变得合情合理,将喜欢各种风格的乐迷统一起来,当然,这有点“佛跳墙”,但一闻到神仙都动容。
燕妮的音乐充满着灵性,以独有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智慧感受来自大自然和山谷的声音,那些自然而然的灵感融合一体,奏响出天宇心灵之间的音乐。我在台下闭上眼睛随着音乐重走了一遍茶马古道,与马帮兄弟喝酒聊天、听他们离奇的旅途经历。险象环生的生离死别,豪情万丈都在燕妮的音乐中交相呼应一一展现在眼前,我亦陷入这种情绪中不能自拔。
“茶马声声已远去,马踏古道凯旋归”。一场精彩无比的演出着实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郭燕妮还是和她的瑶台天籁乐团在风驰电掣的刹那,将小提琴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创作融为一体,用一场高质量的演出诠释了茶马古道的动人魅力。我贫瘠的语言无法勾画出这场演出的精彩,再华丽的语言都不发表达我对于这场演出的喜爱程度,如果你想知道有多么美好,那么,下次请你到现场和我一起聆听这天籁之音。
从演出结束到现在都无法描述这场精彩带给我的震撼,今日,听着郭燕妮的新出炉的《梦回茶马》唱片,就在这里扯个闲篇,如今,中国的演出市场大多邀请国外的名团来华演出,纵然练琴的小朋友练习的曲目也多是流传已久的古典名曲,鲜有原创作品问世,但只要一提起小提琴首先想到的就是《梁祝》,再说其他的就很难记得了,而喜欢小提琴演奏的都是为了考级,日后进个院团,很少想在原创的路上去创造新作品,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郭燕妮在这个领域中的贡献。
迄今为止,郭燕妮已经出版了《圣地光明》《行走的记忆》《梦回茶马》三张原汁原味的唱片,这也是能有幸与其一起合作的动力所在,真心希望国内能够有更多像郭燕妮这样的优秀小提琴演奏家多创作一些原创曲目,那对于乐坛亦是一件幸事,如她所说:行走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个过程,音乐指引着我们前进。(文/郭志凯)
《随郭燕妮的琴声重走“茶马古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ule.yuduxx.com/music/67451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